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太湖成为中国式治污标本
作者:MaiTu.CC  文章来源:中国图纸交易网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12/2/3  文章录入:admin

      江浙一代,是我国“鱼米之乡”的核心肠段。之以是能成为我国汗青上闻名的“鱼米之乡”,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之间的太湖功不成没。但是,伴跟着经济的发展,太湖和其他一些海内比较大年夜的淡水湖一样,环境慢慢恶化,面积慢慢缩小。当然处所当局年年在治污,但是处所老百姓仍然不敢放心用水。看来,“经济更加财水越黑”,在现在的语境之下,并不是没有存在的事理。这此中,最典范的标本,莫过于太湖治污。
    太湖流域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端管理,2007年,太湖蓝藻发作致200万人断水,江苏每年投进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太湖管理。至2011年底,5年间,从太湖打捞蓝藻达280万吨,蓝藻仍然每年发作。水利部副部长曾坦承,太湖流域60%以上的会合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劣于三类。
    太湖污水管理的问题出在了那里?是甚么启事导致太湖越治越污?这百亿资金又花在了那边?成效多少?看罢消息,我们就会发明,太湖治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笑话。太湖治污是一项斥资上百亿的大年夜工程,美其名曰“输血换肾”,即在无锡与姑苏交壤处,开辟了一条看虞河,北起长江边的耿泾口,流经嘉陵荡、漕湖等数个湖泊后,在沙墩口注进太湖。它从长江引水,注进污染严峻的太湖,“输血换肾”。太湖管理者们对这项“引江济太”调水实验工程寄予厚看。
    他们假装在管理,我们假装在信任。一方面,“共饮一江水”已成为汗青,“毒阴于长江”的报导奉告我们,长江已不再是那条洁净的母亲河了,将长江水引进太湖的“输血换肾”的做法,大概会给太湖带来新的污染物,太湖很大概会成为阿谁团体卖血而得了艾滋病的“尽症村”;另外一方面,即便长江水是洁净无污染的,不堵住太湖周边污染水源的摄进,管理太湖也永久是个伪命题。中学时我们都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的数学题,假定不克不及堵住污染源,信任“输血换肾”的感化仅仅限于“稀释”,而决然不会获得根治。
    有污染不成怕,怕的是没有管理;管理无效也不成怕,怕的是没有管理无效以后的反思和内省。对以管理太湖为代表的“中国式治污”而言,最可骇的不是有污染,也不是管理力度不大年夜,而是“年年治年年污”的可骇实际。治污仿佛是个“无底之洞”,治污费又不等闲实现公开透明,又加上污染源没有肃除,管理的结果又能好到那里往。处所当局每年投进几十亿元的治污工程,改良不了太湖的水质的启事,也正在于此。
    太湖仅仅是我国水污染状态的一个样本。一个更可骇的数据早已宣布:往年3月份,国度发改委相干陈述称,我国首要污染物排放量巨大年夜,环境污染严峻,人夷易近面对的保存环境比较卑劣,超越四分之一的居夷易近没有洁净饮用水源。与此构成对比,我国也不是没有管理,拿国度级工程“三河三湖管理工程”来讲,从2003年到2009年用时六年,我国投进资金910亿元,会合对“三河三湖”水污染问题举行管理。但2010年,审计署宣布的审计结果称,我国“三河三湖”水质仍然较差,巢湖、太湖、滇池的程度水质仍为V类或劣V类。这时候,我想到了一个悖论:假定污染都管理好了,环保部门就都可以关门大年夜吉了。
    污染源,不言而喻,可我们仍然不往选择关停相干企业,而是要大众财务大年夜兴水利工程,这类做法无异于背道而驰。可以看到,治污的行政思唯一旦呈现问题,就是呈现再大年夜的污染源,权力也会置若罔闻;进一步说,最大年夜的污染源并不是是那些产生污水污气的企业,而是在于权力内部的GDP崇拜与寻租征象。在权力、GDP与企业利润最大年夜化三者之间,大众好处早已被抛至了脑后。至于花多少钱治污,仿佛也就是个别面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