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道318线连接芦山、天全两县的飞仙关石拱大桥横跨芦山河,桥身一半属天全县,一半属芦山县。是川藏线上第一座钢架桥,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拱大桥难以满足通行需要。随着起爆倒计时结束,从桥面到桥墩,瞬间冒出点点闪光……
飞仙关桥爆破现场
飞仙关桥爆破现场
地处芦山、天全、雨城三县(区)交界的飞仙关,是国道318线上的第一关,被誉为川藏线陆地“第一咽喉”。被爆破拆除的飞仙关石拱大桥横跨芦山河,桥身一半属天全县,一半属芦山县。 市公路局介绍,1950年,原西南军区支援司令部工程处在飞仙关修建了川藏线上第一座钢架桥飞仙关桥。1972年,由川交一处07109工程队承建的飞仙关石拱大桥建成使用。飞仙关钢架桥就此“退休”,成为历史文化遗产。飞仙关石拱大桥长173米,桥面宽8米,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拱大桥难以满足通行需要,1996年,在大桥上游一侧进行了加宽,桥面宽度达到14.6米。 “六、五、四、三、二、一,起爆!”4月28日下午4时50分,伴随着“轰隆隆”的爆炸声和腾起的尘烟,位于国道318线连接芦山、天全两县的飞仙关石拱大桥被爆破拆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在过去的42年中,飞仙关石拱大桥为促进藏汉地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文交流等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飞仙关石拱大桥位于飞仙关电站库区,库区水位将淹过石拱桥拱圈,石拱桥长期浸泡水中,容易垮塌,造成安全隐患。同时,新建的更高更宽的大桥已经投入使用,有关部门决定,拆除飞仙关石拱大桥,消除库区安全隐患。 4月28日上午,施工人员便在桥面上覆盖棕垫,在石拱圈里连接雷管,并进行爆破前的安全检查。 四川中鼎爆破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介绍,爆破该石拱大桥使用炸药400多公斤,有爆孔700多个,分桥面、桥墩、桥拱三个爆破点。由于老大桥与新大桥之间距离近,两桥最近处不到5米,同时,距离电站大坝只有几十米,加上周边住户多,爆破难度大。为确保新桥、电站大坝、居民房屋安全,他们采用了多次分段微差起爆技术定向爆破,控制桥体垮塌方向。 为控制振动、声响和飞物,工程技术人员对爆点进行了多层覆盖——第一层覆盖棕垫,第二层覆盖钢网,第三层覆盖装满砂子的砂袋,第四层再次覆盖棕垫,确保安全。 80岁高龄的护桥工人听说要拆除大桥,早早来到现场。他说,从飞仙关钢架桥“退休”,到飞仙关石拱大桥投入使用,再到新大桥建成投入使用,三座桥的变迁,见证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拆除石拱大桥虽然有点不舍,但是对此表示支持。 当地居民说,当年建设飞仙关石拱大桥时,他不到20岁。他在河滩上背砂子到公路上,每50公斤砂子1角钱,每天要背5000多公斤砂子……回想昔日为建桥流汗出力,看着大桥即将消失,尹明康有些伤感,但他认为,石拱大桥被更宽更漂亮的新大桥代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进步,自己肯定会支持。 爆破前,为安全起见,周边人员被疏散到300米外的安全地带,国道318线芦山县飞仙关段和天全县多功段实行封闭,禁止车辆行人通行。 起爆点设在飞仙关电站大坝上,与飞仙关石拱大桥正对面。随着起爆倒计时结束,从桥面到桥墩,瞬间冒出点点闪光,只听“轰隆隆”一阵爆炸声,一股股尘烟腾起,大桥塌了,整个过程人们没有感觉到太大的振动。 从上午爆破准备工作开始,到爆破成功,当地群众纷纷用相机、手机定格留念。 靠芦山一侧的桥体塌了,可靠天全一侧的桥体还“站立”在河道上。宁德兵解释,靠天全一侧,石拱大桥离新大桥很近,为不伤到新大桥,装药量偏少,虽然没有将桥体炸塌,但桥体已经松动,接下来,将用机械予以拆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