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 站内地图 |
  • 全部
  • 新闻
  • 下载
  • 订绘
  • 供应
  • 求购
  • 专利
  • 技术
关键词: 14x11 八级抗震 花园酒店景观设计

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图纸交易网 >> 行业资讯 >> 建筑设计 >> 浏览新闻

李翔宁:文化竞争与中心转移

2011/9/2 中国图纸交易网 MaiTu.CC 【字体:

关键字:建筑动态 建筑

    2011年6月26日,“超有机—CAFAM泛主题展2011”学术论坛第二场学术在中心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陈述厅猛烈热烈开场。由北京外国语大年夜学汪夷易近安传授主持,请台湾大年夜学修建与城乡研讨所专任传授兼所长夏铸9、喷鼻港大年夜学修建系助理传授朱涛、慕尼黑都会计划国际公司初创人闻浩南(Roland Winkler),同济大年夜学副传授及修建与都会打算学院院长助理李翔宁,出席了论坛。

李翔宁:文化竞争与中心转移

 

下为李翔宁演讲实录:

李翔宁:文化竞争与中心转移

李翔宁在演讲

    我在上海教书,也研讨上海的都会体,都会文化。是以我演讲的主题叫做“文化竞争与中心转移”,在演讲此中援引了一些我夫人做博士论文所汇集的材料,当然这也是我们一起会商的结果,叫做“上海的空间与政治”。假定你们回想一下全部20世纪上海都会的发展,可以看到,上海实际上是一个都会中心处在赓续变迁状态下的处所。任何一个新的政治权力节制上海后,都偏向于烧毁本来的都会中心,开荒一个新的都会中心。经由过程都会中心空间转移的过程,我们实际上可以看到其背后社会权力的转变,这类状态在人类学中有一个词叫做“文化竞争[Culture Competition]”,用来描述哪一种文化占主导的问题。任何一种权力,在都会当中具有政治上的主导性今后,它就必需经由过程空间或现成的环境来表现这类主导性。

    19世纪上海还是一个华人栖身的社区,包含最早的华人社区、租界;国夷易近党期间建立了新的都会中心;在这中心另有短暂的日本人统治上海的期间,当时曾想把外滩作为他们的新的统治中心;解放今后以人夷易近广场为中心,现在则重新转移到以外滩和陆家嘴为代表的经济中心。

    这是一张老上海的简图,可以看到,19世纪的时候,右下角有一个特别非常小的椭圆的部门,这个处所就是老的华界中心;这里是黄埔江、姑苏河,这是外来文化的中心。实际上,国夷易近党在国度主义、夷易近族主义文化流行的30年代,意想到租界的长期统治会影响上海的文化氛围,是以决定摒弃老的华界和外滩的租界,重新建立起一个大年夜上海,之前苏联专家为参谋开端新的扶植打算。这是老的明朝上海的县城,大年夜家很难想象上海曾是一个特别非常传统的中国式都会,上海的城墙是老百姓为防海上倭寇而自觉捐款制作的,用来保重全部都会,在19世纪中叶城墙被拆掉落之前,这里一向都是特别非常传统的中国礼治社会的状态。这是标记性的修建,像城隍庙、大年夜学、藏书楼等等这些大众机构。当时特别非常闻名的就是豫园,这是城隍庙前市夷易近的活动,把城隍像抬出来在老上海城区游街是很首要的节日活动。我想老上海大年夜家都比较熟谙,这部门我就简略梳理一下。

    在19世纪,中国当局败北给英法联军今后,上海***开埠,这导致了都会空间的急速转变,从中国传统文化转向以西方文化为导向的社会。我看到过日本的一篇博士论文,会商日本20世纪初当代性的问题,文中提到上海在20世纪初作为中国通向西方的窗口,许多人在决定到西方读书留学之前,会花一些钱到上海先看一下,体验一下西方社会究竟是如何的,经由过程如许的体验再决定是不是是往西方学习。在当时来讲,外国人眼中上海是一个特别非常中国化且带有已过情调的都会,但是反过来在亚洲人和中国人眼里,上海一向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美满是作为别的一个极度的存在。这是外滩首要的修建,外滩大年夜约在差不多二三十年的扶植中急速发展,1940年代的时候,就根基上已成型为当天大年夜家所看到的外滩了,好比这是第二代的海关——最早的海关是中国式的小院落的,这是典范的英国式的海关,这是第三代的海关,这些图片我就比较快的给大年夜家浏览一下。

    有一个特别非常首要的案例,当时上海有一个沙逊大年夜厦,要在它左边建一其中国银行,中国银行的计划计划是中国修建师提出的,打算的修建层高是34层,结果末了完工的中国银行只有17层,因为沙逊大年夜厦的业主将中国银行业主告上法庭,在伦敦审讯,中国银行输了官司,因为后起的修建层高不克不及超越先前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对峙的干系,为了夸大年夜夷易近族性和中国文化,仍然在中国银行顶上做了特别非常传统式的大年夜屋顶,这与30年代国夷易近党的“大年夜上海打算[Great Shanghai]”相符合的一点就是:建立市中心国夷易近性的意味是特别非常首要的。

    这是当时外滩的许多活动,好比1890年英国王子来访的时候一些首要的庆典。这是当时外滩的一个欧战记念碑,这些都是西方文化的首要的标记物表现。

    我往年插手了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人在修建中相遇”的修建主题展,我们也选了上海的一些大众修建案例作为研讨。这是特别非常着名的上海大年夜天下,不合阶层的人在这里相遇,这与古罗马浴场的社会功效非常类似,在利用过程中可以用饭,可以举行交换,不合层次的人——从贵爵将相到社会底层——只要有一点点钱便可以享受沐浴的兴趣,可以用饭。大年夜上海的对应版本也是一个俗文化的代表,就是大年夜天下,在80年代上海有一句鄙谚:“没有到过大年夜天下就没到过大年夜上海”,它上海世俗糊口的写照。大年夜家知道外滩有一个堤岸,叫做恋人桥,当时上海既没有大众空间,也没有私家空间,恋人们谈爱情,接吻、拥抱这些行动几近是不成能产生的,因别的滩的恋人桥常常密密层层排着无数对的恋人在一起拥抱、接吻,在这类被挤压的状态中达到排他性的存在,私密性在大众空间中特别非常奇特地变形了。这时候的上海开端呈现了从西体例的公园,跟中国传统的私故里林不一样,公园有更大年夜的大众性,是为都会而用的大众空间。从这张照片内里可以看出,在如许的大众花圃内里,中国人穿戴中式衣服坐在那边很稀疏,让这张照片具有特别非常奇妙的荒诞性,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辩论在这里表现的特别非常特别。

    另有一种特别非常风趣的征象是对他者的好奇。我们会留意到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特别非常沉迷,而中国人对西方的文化也特别非常沉迷。这张照片是哈同的花圃,这是英国贩子造的私故里林,而这张是中国人张元的花圃,这两张图表现了两种不合文化的竞争,当中既有一种文化对另外一种文化的侵犯,也有两种文化相互好奇,相互借用、调用的表现,这类干系特别非常奥妙,从当时上海文化杂交过程中便可见一斑。

    接下来特别非常成心思的就是国夷易近党要建立的“大年夜上海打算”,其目标就是为了抗争前面三十到四十年汗青中西方文化在上海酿成的巨大年夜烙印,国夷易近党当局希看经由过程“大年夜上海打算”建立一个新的中心,丢弃本来老的传统而封建的华界中心,以一个新的、夷易近主的、同时反应了当代中国的中心取而代之,他们实际上面对了一个特别非常大年夜的悖论。

    这是现在的五角场,在离同济大年夜学不太远的处所,当时决定摒弃本来老的都会的中心,到很边缘的处所造一个新的都会中心。在建立这个新的中心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一些特别非常荒诞的东西,他们就面对着一个悖论:他们想展现的是当代的,同时又是中国的。这就很难办到,我想到的一样的例子是孙中山为国夷易近革命在美国捐献,他就面对着如许一个窘境:他要表现出本身的中国身份,又要在环球争取支持让他们捐献,但是在美国人的印象中中国人必需是长辫子,他们会感觉你剪了头发就不是中国人,如许的悖论一样反应在大年夜上海的打算中。这是一其中心地区,中国的所谓当代化实际上和西方化特别非常紧密地接洽在一起。但是中国的夷易近族性又与西方文化有抵触的地方,结果末了采纳的特别非常荒诞的办理的方式是:全部修建采取了西方教堂里拉丁十字的情势,反应了当时夷易近族性和当代性之间的抵触的地方。

    这就是他们当时的一个假想,这是大年夜上海的中心行政中心、市当局、体育馆、藏书楼都在这个核心地区,在中心安设一个古塔。如许的设法一样反应在当时许多巨大年夜都会的打算当中,好比华盛顿的打算是一个夷易近主社会,表现三权分立,但最终经由过程集权式或法国古典主义式的轴线来表现它的汗青,可以看到,特别是在权力瓜代和一个社会轨制更替的环境下,修建和都会所表现的面孔和背后的庞杂竞争状态紧密接洽在一起。大年夜上海打算内里或许有七八个首要的修建,在修建情势上死力夸大年夜中国的样式,这是当时的市当局,建成以后在前面做了一个团体婚礼,这是天下第一次活动会在体育场举行。

    许多巨大年夜政治家也有做修建师的欲看,这张草图是希特勒画的,希特勒画画很好,这张草图最终经由过程修建成形来实现了他的胡想。统一期间的案例,不管华盛顿,还是英国人对新德里所做的殖夷易近主义打算,如何样经由过程都会布局和大年夜的轴线计划来表现某种文化对另外一种文化的占据,这些都是特别非常成心思的命题。

    别的特别非常成心思的是,日本人占据上海的期间也很想建立一个新的构造,上海有过老的华界中心、西方的租界中心、和国夷易近党打算中的新的五角场,抗日战斗发作后,这其中心没有完整实现。是以日本人也希看有本身的统治中心,他们把目标选在了外滩,这里之前是法租界和英租界的地皮,他们做了打算,要把外滩重新拆掉落,重新造他们本身的。日本人构造了国际比赛,有一个特别非常着名的修建师得了二等奖,他的打算师把外滩拆掉落今后造一个轴线,在这里造一个像金字塔形的东西,许多西方的学者阐发,他是摹拟了为结合国计划的计划。日本人在抗战期间的打算是把上海作为“大年夜东亚共荣圈”的统治基地,相称于结合国在亚洲的对峙体,这个日本修建师的计划的选中与当时的政治诉求是不谋而合的。

    我刚才忘了一点,另有一个特别非常成心思的征象是,做大年夜上海打算的时候,好比同济大年夜学旁边的路名就像躲头诗一样,把这些路名的首字连在一起,就是“中华夷易近国上海市当局”,这些定名一样也是政治权力的反应。当然解放今后上海路名悉数换掉落了,像四川路、重庆路等等,这又表现了别的一种政治抱负。

    到1949年以后,上海就进进到新的都会打算过程中,新的中心就选在人夷易近广场一带,此前的人夷易近广场实际上是租界的跑马场,因为英租界和法租界的地舆分别,他们要扩展的时候只能沿着这个标的目标扩展,租界快速地扩展,跑马场赓续向西迁徙,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夷易近广场便成为第三个跑马场。这是40年代上海的俯瞰图,之有不多的几座高楼,人夷易近广场是最大年夜空白,在人夷易近广场边上的国际饭店一带实际上是测量出来的全上海的多少地舆的中心。中华人夷易近共和国当局领受这个都会今后,摒弃了之前的华界中心、租界中心、国夷易近党和日本人选定的中心,回到多少中心,回到这其中心某种意义上反应了***此时是全部上海真实的统治者。

    这是50年代苏联专家做的上海打算,可以看到上海新的中心,老的城隍庙椭圆的途径还在,可以看到五角场的十字架。建国三四十年间,人夷易近广场作为国庆检阅校对阅兵、举行市夷易近活动的处所具有庞大年夜政治意义。到了90年代,政治不再是都会发展中最首要的议题,经济则取而代之,把博物馆建在这其中心,作为市夷易近休闲文化的广场。都会发展的中心则转到外滩和陆家嘴。外滩首要功效是银行业堆积区,90年代今后市当局从外滩搬出来,这里重新变成一个新的CBD,和陆家嘴构成超越浦江两岸的经济发展中心。在当代,一个都会中心主导的景不雅必然是银行的办公楼,庖代了此前的教堂修建,金融现在成为都会主导的力量。经济超出了宗教,或已变成超出宗教的一种新的宗教。在上海另有一个修建特别非常好表现了这个转变,上海茂名路有一个东正教的教堂,到了文化大年夜革命期间作为抄家物质堆栈,是被完整封锁起来的一个黑洞。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变成股票买卖市场,在90年代中期它又变成了一个主题餐厅。可以看到从宗教到政治、到经济再到花费,这个修建特别非常好地见证了上海都会的汗青,见证了全部都会史重心赓续的转移,从宗教、政治、再到经济,再到花费。普京来访上海的时候提出,这个修建代表着***的夷易近族文化和汗青影象,变成餐厅不太合适,是以它现在又变成了一个展览俄罗斯艺术的展览馆。

    别的,思虑上海都会文化的时候,有一个火急的命题:到底甚么可以或许代表上海的文化?关于这个命题还曾生发了一个很首要的会商:上海的外滩是不是是应当往结合国申遗?上海有各种百般的汗青,不合的汗青都有不合的中心,以平面的体例睁开。但是在当天我们建立上海文化形象的时候,会刻意选择某一段时候,即二三十年代作为远东第一大年夜都会的上海,在西方人眼中上海是一个具有两重含义的处所,一方面它是繁华的,但上海这个词英语内里另有“被绑架到船上做海员,做夫役”的意思,西方人眼中看到的上海既是一个冒险家的乐土,同时也是罪过的滋生地。上海二三十年代最为繁华,是它最光辉的期间,1949年解放以后,作为本钱主义主导的,上海实际上遭到了政治上的惩罚,建国今后这么多年,上海向中心上交的税款够造1.5个新加坡的。鼎新开放今后,上海不消向中心当局交那么多钱了,是以上海在比来十年到二十年时候内里发展极其敏捷。回眸看看,上海一样有中国文化,这张图片是豫园,许多中国的传统工匠都是从上海周围地区出往的,中国传统修建文化在上海其实不是不存在,只是人们刻意忽视了,或特别非常主不雅地选择了西方文化为主导的二三十年代的光辉汗青来作为上海的影象。提到上海,人们大年夜多会想到二三十年代特别非常西方情调的都会空间,却几近不会想到老上海像豫园、城隍庙或中国传统古塔这些修建。现在的豫园作为为传统社会文化的意味,已沉溺堕落为卖便宜旅游商品的处所,年青人不会到那边采办东西,他们会选择到淮海路,反而会觉获得豫园买东西很难看。解放今后另有许多转变,好比这块空间,这是本来的外滩公园,大年夜家会听到“华人与狗不克不及进内”的传说风闻,实际上反应了当时中国人不克不及进进如许的都会空间,但跟着造了这么一个修建今后,这个修建完整转变了它的空间的含义。就像人夷易近好汉记念碑,是献给解放战斗当中就义的兵士的,这个记念碑处于***广场,政治意味和文化意味完整转变了,修建空间的转换使它变成别的一种文化代言品。

雕像也是特别非常首要的,这是原英国当局在外滩立的英国总领事巴夏礼的雕像,解放今后换成了陈毅市长的形象,当天还一向在这里,许多老外一向感觉是毛泽东,实际上是陈毅的形象。

浦东作为上海别的一个特别非常大年夜的经济增加点,是特别非常吸引眼球的处所。这是20世纪初的浦东,是一块平地,跟着90年代经济成为都会首要议题今后,我们可以看到,超越浦江两岸,已构成中心一体商务区的打算。而豫园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修建意味则被刻意压抑和消解了,在上海已不太能看到传统文化的表现。我想,都会文化颠末刻意选择和竞争今后,一种文化可以笼盖另外一种文化,可以重写另外一种文化的空间,来表现本身对这个都会空间的主导。这是特别非常简略的对上海都会汗青的回顾,我希看可以或许经由过程如许的线索来表现文化的竞争和政治的交叠在都会当中所誊写的烙印。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感谢!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