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 站内地图 |
  • 全部
  • 新闻
  • 下载
  • 订绘
  • 供应
  • 求购
  • 专利
  • 技术
关键词: [标签:TAGS] 实训 电气

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图纸交易网 >> 行业资讯 >> 给排水 >> 浏览新闻

“红菌”污水处理的“宠儿” 还北京一片清水

2013/8/28 中国图纸交易网 MaiTu.CC 【字体:

关键字:给排水动态 污水处理 水污染 微生物

摘要:在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水槽里,一些红色的颗粒物大大小小地沉淀在水中,吐出一串串泡泡。这种名叫“红菌”的微生物据说与地球同龄,非常古老,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生力军”。
  每到8月,密云水库的库水内藻类会慢慢滋生,土腥味随之加浓,常规制水工艺不能完全将之消除,到了百姓家里烧开了水一闻,怪味儿就会散发出来。市自来水集团应对的“杀手锏”是粉末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水中藻类,形成大颗粒,在水厂就容易将其沉淀过滤掉。
  无论是高科技,还是高成本;无论是污水处理,还是自来水的净化水质,在水处理过程中,少不了这些让人啧啧称奇的“小家伙”。


  污水处理“小能手”—“红菌”
  “闪电”降解氨氮
  每天处理100立方米污水


  在高碑店污水处理厂里,拥有着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红菌”脱氮生产性示范工程,每天可处理100立方米的污水,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污水处理厂。
  别看“红菌”个头不大,只有几微米长,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却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这些红色颗粒,都是由无数个体的微生物“抱团”而成的,它们能把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氮气(氨氮是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成分),氮气非常稳定,不会造成二次污染。那么在“红菌”发现以前,脱氮的过程都是怎样完成的呢?
  北京排水集团“红菌”技术发明人张树军介绍说,在发现“红菌”以前,对污水的处理主要利用微生物进行生化反应,但这些微生物大多数是耗氧型的,也就是说,要养活它们,得先给它们足够的氧气。在污水处理厂里,可以看到这样的曝气池:池子里深棕色的污水表面沸腾着大量气泡,通过曝气,水里的微生物才得以存活并有效地“干活”。
  但用这种方式除氮,耗电量特别大,不仅成本高,还会产生二氧化碳,污染空气。
  “红菌”的学名叫厌氧氨氧化菌,它们不需要特别加入氧气就可以生存,而且它们生长的速度很慢,降解氨氮的速度却很快。如此一来,通过“红菌”除氮产生的污泥会变少,而高效的降解使池子不用建得太大,节省了空间。另外,使用“红菌”处理污水时不会产生其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诸多优点集于一身,“红菌”成了污水处理产业中的“宠儿”。


  7年自主研发培养出古老“红菌”


  我国对“红菌”的研究,经过了7年的漫长过程,中间有无数次失败和受挫。
  “红菌”是一种古老的细菌,据说它与地球同龄。直到20年前,科学家才发现了它。有一次,一个荷兰科学家在用大量的氨氮做实验,但是没想到设备出了问题,不能继续加氧,第二天这位科学家回到实验室之后发现大量的氮流失了,这个现象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经过反复实验,人们最终找到了一种菌,因为它聚集在一起时呈红色,我国科学家就称它为“红菌”。
  但是,“红菌”的培养技术国内并不掌握。2005年,张树军带领团队开始攻坚,从零起步,自主研究培育“红菌”。当时所有技术文献完全查不到,国外技术保密也非常严格。张树军说:“自从得知我们开始研究"红菌"后,国外具备该技术的企业就完全拒绝我们参观学习的申请。”终于,经过研发团队的不懈努力,“红菌”培育成功。不过很快,科学家又发现了新的问题,这些微生物体积太小,如果不能形成颗粒,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红菌”将随着水流走。
  于是,科学家们又进行了多种努力,添加吸附剂、改变水流速度、改变反应器结构等等,终于如愿以偿,让“红菌”们抱成团,共同消灭污水中的氮。


  去除自来水怪味儿“杀手锏”—活性炭
  对付烦人水藻粉末活性炭“一招毙命”


  每当8月到来,由于光照充足,密云水库内的藻类就会增加,土腥味随之加浓。市自来水集团水质检测中心主任林爱武说,原水内藻类增多,就会带来更多的嗅味物质—二甲基异莰醇(MIB)。常规制水工艺并不能完全将其消除,虽然各项检测指标合格,但自来水输送到居民家中烧开一闻,怪味儿就会散发出来。
  “对付烦人的水藻,我们可以"一招毙命"。”技术人员的“杀手锏”就是黑色的粉末活性炭。“活性炭会吸附水中的藻类,形成大颗粒,在水厂就很容易将其沉淀、过滤掉。”负责在取水口投炭的第九水厂副厂长陈有军说,从取水口到水厂,要经过70多公里的路程,这样活性炭就有充分的时间发挥吸附作用。
  密云水库取水口离县城15公里。走过一条人烟稀少的小路,便看到了紧闭的铁门和门口的保安,大门口没有厂牌。经过层层检查进入厂区,记者刚好看到投炭的过程:粉末状的活性炭通过投炭管持续喷入取水管线。陈有军说,投炭量是按取水量、MIB浓度计算确定的,投炭的时间、数量都有严格控制。
  技术人员说,这些加入了炭粉、颜色有些变暗的原水,正是市民杯中水质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奢侈”炭池吸附有机物水厂进行深度净化


  在源头投炭,仅仅是保障水质的第一步。相较悬浮物而言,对水质影响更大的是有机物质。
  活性炭吸附技术是去除水中有机物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活性炭除了能去除大部分已知的有机物,还能吸附大量未被检出的潜在的危险。但由于成本较高,在国内并不是所有水厂进行水处理的“必选动作”。早在1988年,北京市第九水厂从开始生产运行起,就开始使用这项技术对原水进行深度处理。
  在市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车间里,拥有巨型的炭滤池,经过前期处理的水进入炭滤池,经活性炭对所含的有机物进行吸附,达到深度净化的目的。第九水厂厂长陈克诚说,这样的炭池在九厂共有72个,每个炭池需用约65吨活性炭,一共需要4680吨活性炭。按市价1万元1吨来计算,就需要投入4680万元。加上活性炭都是有使用寿命的,每年还需要更换约1440吨。这对于水厂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许多外地同行在看到九厂的炭滤池后都直呼“太奢侈”。
  记者了解到,目前,大规模采用活性炭吸附技术净化水质的城市在国内屈指可数。


  数据测算
  “红菌”去污
  每天节约3万元


  “红菌”脱氮处理垃圾渗沥液技术如在全市应用,按照北京市每天处理垃圾渗滤液2000立方米、每立方米处理成本约50元计算,可降低单位处理成本30%以上,每天节约3万元,一年能为北京的污水处理节约运行成本上千万元。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