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启动环境保护三大行动
优美的东湖
一百年前,它就在那里
每一个武汉人心中都有一座水塔。
穿越悠远的时空隧道,我们似乎仍能感受到遥远的足音。
“100年前,这个取水口选在这里,就再也没有移动过。你们看,这里江面开阔,汉江走到这里水流平缓,下游百米处有一个河湾,保证了无论丰水或枯水期,水位都在适中位置。更重要的是,这个取水口丝毫不影响行船。你不能不承认当初设计者的智慧和前瞻。”武汉宗关水厂副厂长阮永城平静地讲到这里时,我们仍感到诧异。
宗关,俗称上关,与下关(汉口汉关)对应,和武昌关、汉阳朝关一起,同属旧江汉关监督署,是过去的征税机构。名源“江汉朝宗”的“宗”字。民国以后,征税作用渐小,上世纪30年代以后仅为码头、渡口。
谈起武汉的自来水,宗关水厂和汉口水塔是老武汉人最深的印记。诚如阮永城所感叹:“宗关水厂今天所拥有的这一片几百亩地,就是百年前征地形成的,这满足了其后100多年间的发展。”
宗关水厂内,最值得一看的当属百余年前的老泵房。这座欧洲城堡式建筑于1909年建成投产,直到2005年11月29日17时25分才退出运行。2011年3月21日,既济水电公司宗关水厂旧址列入“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
与宗关水厂配套的是汉口水塔,在很长一段时期,它同时承担着城市供水和消防瞭望的任务。
5月30日中午,记者穿过繁华的中山大道,在前进五路交汇处,一栋红色的7层建筑物映入眼帘,这就是1909年竣工、有着105年历史的汉口水塔。
上世纪70年代以前,水塔是武汉为数不多的高层建筑之一,高41.3米,与它比肩的是江汉关和滨江防汛抗洪纪念碑。如今,汉口水塔楼下三层被一家理发店租用,楼上4层空空荡荡。步入塔体,其内部结构已经发生改变,当年的木质楼梯全部换成了钢结构楼梯。登上塔顶俯瞰,依旧觉得水塔气势不凡。水塔背后的8层居民楼,倒比它矮上一截。
水塔第6层还保留着百年前的圆形大水柜,柜壁用两层半英尺厚的钢板铆接而成,能储水1500吨。武汉水务集团退休干部张仁港回忆,水柜与八条八英尺铸铁管连通,进出水时常常传出巨大的轰鸣声。上世纪50年代,水塔的配水设施升级为转压泵站;到70年代后期,随着供水事业的发展,已无须水塔继续转压,它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
1986年,武汉市政府批准,对水塔进行了彻底修缮,使之成为市中心的一大商场,如今的水塔内部,依旧有着商业的痕迹。
不过,到2015年前后,水塔里的商户合同到期后将被清退出去,水塔未来将成为武汉水文化博物馆。
汉江水源地
“湖改江”重塑供水格局
宗关水厂,是1906年7月24日获准立案的。这一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以“中国主权”为由,拒绝了洋商独揽汉口水电的要求,批准当时久负盛名的江浙商人宋炜臣等人的禀请,允其承办汉口既济水电公司。
1909年9月4日,宗关水厂通告出水,日产2.3万立方米。一个月后,一代重臣张之洞去世。
武昌的自来水厂建设与供水,要晚于汉口25年。1931年,国立武汉大学为解决校区师生用水,兴建了简易自来水厂,日供水量1000立方米,这也就是东湖自来水厂的前身。1934年,湖北湖北省建设厅又在原麻布局旧址兴建了武昌临时水厂,日制水能力50万加仑,如今是长江大桥下的平湖门水厂。
汉阳在解放前一直没有自来水,直到1953年才着手筹建汉阳水厂。
这其实就是今天武汉三镇供水的基本格局,并沿用几乎整整一个世纪。2004年12月31日以前,武汉三镇供水源仍分别来自长江、汉江及东湖。
武汉水务集团水质监测中心副主任周丕全介绍,汉江、长江全年水质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类水体限值,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要求。但东湖缺少自净能力,对此我湖北省进行了长达18年的“湖改江”供水工程。
1985年11月2日,湖北湖北省委、湖北省政府批转《关于解决高等学校急需解决的若干实际问题的讨论纪要》,决定“扩建以长江水为水源的余家头水厂和白沙洲水厂,逐步取代以东湖水为水源的东湖水厂和团山水厂”。1987年5月20日,相关工程启动。2004年12月31日,武汉市增加了以长江水为水源的90万立方米日供水能力,武昌高校周边40万群众结束了饮用东湖水的历史。这就是浩大的“湖改江”工程。
目前,按照武汉三镇版图,汉阳有三大水厂,分别是琴断口、国棉和沌口水厂,其中,前两者从汉江取水,沌口从长江取水。琴断口和国棉水厂主要负责汉阳老城区供水,沌口水厂负责武汉经济开发区供水。
汉口板块有白鹤嘴、宗关和堤角三大水厂,其中,白鹤嘴、宗关水厂从汉江取水,堤角水厂取水长江。白鹤嘴水厂主要供给硚口区,宗关水厂则是负责整个江汉区及硚口区、江岸区部分地区的供水。堤角水厂则只负责江岸区的一部分。武昌方面,有白沙洲、平湖门、余家头和青山水厂,四大水厂均从长江取水。白沙洲水厂负责东湖高新、洪山区,平湖门则负责老武昌城区,而余家头水厂主要负责徐东片区的供水。青山水厂负责整个青山和红钢城地区。其中前9座都属于武汉水务集团所有,日综合供水能力337万立方米,拥有供水管网6757公里,供水服务面积732平方公里,综合供水能力在全国供水行业居第三位。青山水厂为武钢所建。除此之外,黄陂、新洲、江夏等远城区的供水,由各区水厂自行负责。
长江与汉江水源,哪个更干净?周丕全说,这不是绝对的。
长江流量大,自净能力高于汉江,一般来说,武汉江段的长江水源,要优于汉江。但随着季节变化,在秋汛期,汉江来水丰富,此时汉江水质或又高于长江。3.暗访水源地隐患犹存
湖北省环保厅下属的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每个月对武汉各水厂进行监测,从相关数据看,取水口水质均为达标。
但是水源地保护区内排污口长期横行,屡禁不止,给供水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今年4月23日下午16时34分,汉江武汉段白鹤嘴水厂因取水点氨氮超标停产;19时30分,上游东西湖区的余氏墩水厂停产;次日16时10分,汉江沿线水厂才全面恢复生产。直到28日零时,武汉相关部门才决定终止应急响应,恢复常态运行。
根据湖北省环保厅通报,造成本次氨氮超标的主因,是上游的汉川闸和汉川泵站闸排放渍水。
而有种观点认为,此次事故主要是汉川闸和汉川泵站闸排放长期积累渍水时,没有掌握好节奏。换句话说,两闸若均匀小批量排放渍水,氨氮就不会超标。若这种观点是真实的,就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氨氮主要来自于生活污水,汉川闸和汉川泵站闸之下并无污水处理设施,也就是说,这些生活污水,最终必须排放到汉江,只是在“均匀”排放中,我们无法察觉或直接感知到,而“均匀”地消费着这些氨氮!
此次事件,距曾在舆论场中引起轩然大波的兰州自来水苯污染事件仅隔了10余天。尽管,武汉市政府的及时应对使舆论态度相对缓和,但公众对水污染防治、监管的担忧却挥之难去。
200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五章,规定了饮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体保护要求,饮用水源保护区一般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增设准保护区。如一般河流型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域长度为取水口上游不小于1000米、下游不小于100米。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与供水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等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2011年,湖北省政府批准了《湖北湖北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对全湖北省140个县城以上集中式水源地保护区进行了科学划定,提出了管理要求。
5月28日至5月30日,记者先后前往白沙洲、沌口和宗关水厂取水口实地探访发现,除了宗关取水口有保安值守,其他两处无人看管。
在白沙洲取水口的取水船附近,虽立有“加强水源地管理,严惩破坏环境者”的标志牌,但上游约800米左右,就有采砂船作业。下游百余米处,同样有采砂船作业。
沌口取水船附近,陆域整治情况良好,无明显生活垃圾,江岸坡道也进行了处理。在一级保护区内,按照规定有明显警示牌。不过,在取水口下游100米外却是“武汉港沌口汽车滚装码头”,沿岸大堤上停着十余辆重载卡车。
尽管有各级法规,但是水源地有法不依的情况仍然严重。我们通过网络检索发现这样奇怪的现象。
2009年6月13日,长江商报报道了《武汉14个饮用水源地附近被污染》。到2012年3月22日,长江日报报道称,《武汉水源地保护区排污口明年全关》。但时隔近两年,今年1月16日,湖北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报道又说,“武汉:保饮水安全,水源地保护区排污口今年全关”。在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到,这些污水口的关闭时间一再被“推移”。武汉水源地排污口治理依然形势紧迫。
记者就探访的情况采访了湖北省环保厅污防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几年来的监管评估看,我湖北省集中饮用水水源地还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首先,绝大多数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沿江沿河分布,属开放性水源地,沿江沿河工业分布较多,同时交通运输频繁,风险源较多,管理难度大;其次,水源地水质监测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县级环保部门人员、设备、经费还不能完全满足水源地日常监管的要求;再次,预警体系不够完善,流域的自动预警监测体系还不完备,上下游协同机制还不健全。最后,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整治难度大,对于保护区内历史遗留的码头或排污口,涉及多方面,需要各级主管部门共同推动整治。
刚出厂的自来水可直饮
2013年,我湖北省水环境监测网的各级环境监测站对全湖北省56条主要河流的154个监测断面,16个湖泊、12座水库、8个城市内湖和6个纳污河渠监测断面进行了监测。
目前,湖北省主要水体中,梁子湖、斧头湖和漳河水库能排在第一方阵;长江干流、汉江干流和丹江口水库,整体水质情况处于优良,可谓“第二集团军”;东湖的水质只有类,只能排在第三方阵。
从我们掌握的资料看,各取水口都是达标的,通过处理后的自来水,可以完全放心饮用。但这也有赖于强大的科学技术,也就是物理与化学共存的源水净化处理方式。
阮永城介绍,水厂首先要对进水进行一次加氯处理,以提高后续工艺的处理效果,并且对水中可能存在的细菌、大肠杆菌及其他微生物进行杀灭处理。然后投加适量的净水剂,让其与水中的杂质充分的混合反应,形成较大的颗粒;之后,水被输送到沉淀池,主要去除了胶体离子和大部分悬浮物。
此时的水已经变得清澈,随后被送到滤池,通过石英砂进行过滤,确保细小杂质、微生物等被彻底去除。最后,在进入供水管网前,经过二次加氯处理,以防止在管网输送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细菌等,确保整个输送管网的安全。
至此,自来水已经制成。经过送水泵房加压,即可通过市政供水管道输送到千家万户。
阮永城说,从理论上说,经过这些环节处理的水,完全可以直接饮用,并达到直饮标准,但是,因为管线等问题,部分饮用水在输送过程中会有一些二次污染,因此不建议直接饮用。
当然,不论自来水生产的环节多么先进、水处理技术多么强大,只有首先确保了水源地的安全,我们的饮水安全才能更有保障。这,才是根本。
历史的车轮悠悠碾过,那些依旧矗立的建筑、那些仍在人们记忆深处代代相传的故事,都交错成这座城市的历史。让我们继续守望着心中的一厂一塔,并携手走向当下,“向污染宣战”,“对污染零容忍”,共同守护大武汉水源,用青山绿水铸就美丽的中国梦。
武汉用水高峰并非7月、8月
记者从武汉水务集团了解到,武汉的供水量会随着季节、气温的升高而升高,但用水的峰值不会发生在7月和8月,反倒是每年的6月和9月。这主要还是武汉高校学生在起作用。
每年6月,武汉气温开始升高,而此时,在汉的百万大学生基本都没有放假,所以那个时候用水量相对较大。进入7月后,大学生都放假回家了,各大高校用水量下降不少,加上本地市民本身用水变化不会太大,所以一般7月和8月不会出现用水峰值。
9月出现用水峰值跟高校生同样有关系,由于高校开学,加之天气还未转凉,所以高校生们又要多用水来降温,于是9月也可能出现峰值。